查看原文
其他

关珊:当基金会秘书长,是一场超越自我的生命之旅 | 鸿鹄伙伴访谈录

鸿鹄计划 CFF2008
2024-08-23

   导读: 


为记录和展现基金会新任和后备秘书长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困惑、思考和感悟,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CFF)鸿鹄计划项目组策划“鸿鹄伙伴访谈录”(点击此处阅读本系列>>>)。本期专访了鸿鹄计划2021学员、沈阳市华易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关珊。

 

▲ 鸿鹄计划旨在陪伴秘书长走好前三年,成就基金会未来领导者。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了解/加入鸿鹄计划。

 

姓名:关珊

机构:沈阳市华易公益基金会

职务:秘书长


快问快答


CFF:您现在在什么地方?


关珊:在我们基金会的沙龙室。


CFF:近期最满意的一件事是什么?


关珊:近期,我们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在沈阳市民政局的支持下,完成了基金会的更名工作,这是一个阶段性的转变和优化,我心里高兴。业务方面也有一些小满意的地方,但更名这件事是昨天才发生的。


CFF:真巧,祝贺!如果能与鸿鹄计划的伙伴们线下见面,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关珊:如果能线下见面的话,真的很希望能跟大家坐在一起听那些卓越的老师授课,一起互动,互相认识、了解。线下的课程本身就是我们非常期待的,无论做什么事儿,大家在一起就都挺好。


因追寻萤火而始

为创造光热而思


CFF: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后,是什么机缘和考虑让您走进了公益行业?


关珊:从学校毕业之后,我按照自己专业学习的方向(旅游和酒店管理),在洲际酒店集团工作了两年的时间。洲际酒店集团是全球非常大的酒店连锁集团,旗下有很多五星级酒店。在酒店市场营销部工作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到现在还是很感恩人生事业的“第一课”,因为这种集团化的国际企业,无论是经营方式还是文化理念、管理体系,都非常成熟,对于员工的要求也比较高,这让我能够从第一份工作就严格要求自己,改掉读书时期的一些缺点。


但是在酒店行业工作了两年之后,我发现这个行业的内涵并不适合自己。酒店就像一个非常完整的小社会,错综复杂。于是我想做事业上的转型,考虑其他的工作,当时就给我们当地的一家基金会投了简历,然后收到了面试的通知,这里面确实是存在机缘巧合的。我记得非常清楚的是,当时那家基金会的秘书长问我,你为什么会想试试这份工作?我回答的是:因为这是一件与人为善的事情,我愿意去做。就这样,我入了这个圈子。


关于我为什么选择做公益这个问题,当时我的选择是比较少的,要么就是读完研究生继续读博,可能以后就留在高校里做一名老师;要么就是走出象牙塔。我对公益行业是比较有感情的,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走出高校,继续从事公益行业的工作。


CFF:您设想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益人、做怎样的公益事业?


关珊:我自己是非常务实的人,对自己的目标和希望都是非常具体的。我设想自己能够脚踏实地去做事,完成自己每一个既定的小目标。


CFF:真正入行后,您的亲身体验与设想有何异同?


关珊:在入行之后我发现,这个行业真的是非常“专业”的,跟传统认知中的“慈善只是做好事”有很大区别。我现在也经常会跟我们同事讲,在我加入这个行业的前五年,我对行业内的很多概念都是比较模糊,当然也可能跟我不是相关专业出身的有关。但做到现在,我仍然觉得自己的专业程度还有待提升,所以现在每天也都在督促自己学习,每天精进一点,日拱一卒。


*华易基金会品牌项目“我能保护我自己”少年儿童伤害预防教育项目(供图/受访者本人)


CFF:即将出任秘书长时,您已经在另一家机构担任了多年的募捐渠道经理。2019年“转身”来到华易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当时您怀揣什么心情,对自己、对华易有怎样的期待?这些年走过怎样的心路历程,获得了什么成长?


关珊:我看到过荣格说的一句话——“你的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我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人,当时来到华易,是我们的理事长找到了我。她是一个非常年轻、有作为的女孩,很有情怀,对这个行业有自己的想法和期望。跟她见面之后,她的言行深深地影响了我。我觉得她是一个真正怀揣公益理想的人,而且这个理想非常纯粹,就是要把慈善、把基金会当成毕生的事业。选择来华易,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理事长感染了我。中国有句古话,“心底无私天地宽”,她在我心里就是这样的人,一个有大爱、有决心的人。


所以,我来到了华易。这个“转身”对我的人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对自己新要求的起始点。当时我告诉自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要对得起理事长对我的知遇之恩,不要辜负自己的人生理想。大家都说,我的内在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所以这几年我唯一的目标一直都是“要把这个基金会经营好”。


我来华易的时候,基金会只有两个财务的同事。从我来到基金会那天,我记得是2019年3月4日,华易才开始正式运营。到现在三年多的时间,我们从组织架构、人员招募、行业调研、项目调研开始,从只有一个项目的非公募基金会,到现在成为覆盖很多领域的公募基金会,去年捐赠额实现了过千万的小目标。作为一个没有官方背景和企业背景的基金会,我们就是靠自己的运营。三年的时光一路走来,大家一起经历和成长了很多。我们在一起走了很多弯路、踩了很多坑,但是从一开始就在一起的这些伙伴、这些支持我的人,一直都在。


我个人成长最大的地方,除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之外,还有就是心灵的成长。这段路程让我更加坚韧和勇敢,能够相对理性地看待成功与失败。这是一场超越自我的生命之旅。


CFF:您觉得在基金会担任秘书长,需要具备哪些工作能力?能否分享几个您觉得最有帮助的工作技巧?


关珊:第一,感知时事,与时俱进的能力;第二,良性沟通,整合资源的能力;第三,科学管理,促进变革的能力。这三点是除了具体的业务之外,我能想到的秘书长应该具有的统筹性的技能。


对应的,我想到三个小技巧,也是“见微知著”,用小事来诠释这三点能力:一是要关注和搜集有效信息,比如关注重要的公众号、民政部的网站等;二是要跟同事们保持有效沟通,要固定会议时间——有的人可能觉得会议是浪费时间,但我在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发现,优质的会议不是浪费时间,而且能避免工作中走不必要的“弯路”,所以保持优质、简洁的沟通是非常有益的;第三个是保持学习,比如我们的鸿鹄计划,就是非常好的、能让自己坚持下去的学习方式,我经常会告诉自己一定要拿出时间,把我们的课程和资源库好好弄明白,希望有一天能够完全做到。


CFF:接触公益多年,有没有一件事深刻塑造了您对公益的认知,或者改变了您参与公益实践甚至看待公益行业的方式?


关珊:有一件事,是我们基金会的项目去参加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经过一系列选拔,得到了全国的银奖。这是我们第一次从东北走向全国,第一次把我们的项目、我们的公益理念、儿童预防伤害的概念传递给全国的公益从业者和关注者。同时,我们也第一次认识到了“哦,原来科学的公益是这样的!”原来我们都是自己“在家”研究公益慈善,从这之后我们才知道科学的公益对我们有什么样的要求,我们到底要怎样去改变社会的现状。这与之前的闭门造车是不一样的——我们走进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万千流萤中,

思考基金会的定位


CFF:华易基金会关注的社会问题很多,其中是否有战略上的侧重?在不久前的鸿鹄计划系统学员课程第一期中,尤其在对爱德基金会的案例学习后,可否谈谈您读基金会的战略与项目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认识?


关珊:华易基金会在发起之初就特别关注预防伤害领域,尤其是儿童安全教育方面。我们一直在坚持做品牌项目“我能保护我自己”,强调预防大于伤害,关注儿童安全的七大领域,自主研发教材教具,培养安全社工、安全教练等。这也是我们会一直做下去的项目。


这次系统培训中,我选择了爱德基金会的案例来学习。在爱德的案例中学到了很多,尤其是爱德的战略,不断改变、迎合时代趋势,以及战略对于他们规模化发展的指导作用,都让我收益颇丰。我觉得基金会的战略是它所下设项目的“灵魂”,而基金会的项目是为实现战略服务的,也是实现战略的必要手段。


*华易基金会支援吉林抗击疫情。(供图/受访者本人)


CFF:华易基金会抗击疫情的努力我们有目共睹。您能否谈谈疫情给华易基金会带来了什么影响?华易是如何应对的?


关珊:新冠疫情持续两年多了,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社会状态和经济形势。疫情给华易基金会带来的,一方面是严峻的外部环境——有很多本来想要进行大额捐赠的企业,谈着谈着,在提报方案的阶段,企业自身就出现了运转危机,面临裁员降薪。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对自身进行了非常全面和严格的重新审视,自问:作为一个基金会,在这种重大的社会公共事件以及它带来的影响中,我们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应该如何去做?


所以在内外部两方面的前提之下,我们对疫情作出的第一大应对举措是进行全面转型,真正地把机构运作的重点、战略的调整,都放到面向公众的动员和募捐上面;第二点,我们建立了两个志愿者团队,帮助我们去推广宣传公益,这其实也是为了去动员公众;第三,我们孵化出了一个民非,主要负责项目研发和执行承接,把我们优质的项目对全国进行输出,然后也引进一些大基金会的资助项目到辽宁——因为现在其他机构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去帮助其他公益组织;同时,我们的项目也完成了转型,从原来单一的伤害预防类项目,到现有的救灾抗疫、扶贫助困、助学关爱等等,我们都有在做。


CFF:您如何看待基金会的独特价值?在您心目中,什么事“好”基金会,具有哪些特征?或者说“不好”的基金会又是什么样的?


关珊:我认为在社会运转中的无数个角色里,基金会是独一无二的,它兼具公益慈善属性和金融属性。所以在运营基金会的时候,总是提醒自己这一点:我们并不是一个单纯做公益慈善活动的执行方。如果在做基金会的时候没有督促自己坚守这一“原则”,可能走着走着就进入了具体琐事之中,这就背离一开始成立基金会的初衷了。我们应该要通过这种与生俱来的“特殊定位”,既接收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进行保值增值和合理监管的工作;又让这些社会财富能够解决社会问题,带来创新和变革。这是基金会的独特价值,是其他社会角色不能做到的。


从这点出发,一个好的基金会,重中之重肯定是能够明确自身定位和自身价值。并且从上至下、从战略设计到每一个执行的步骤,都要秉承这一原则。我个人觉得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就是非常好的一个基金会,听过王志云理事长的分享之后,发现她把这些都想得非常明白,而且都付诸实践。


“不好”的基金会可能是不太“称职”、价值偏离、自身定位不清晰的基金会,有些虽然做了很多事,也很辛苦,但没有做到基金会的职责。


年青一代,

成为时代的烛炬


CFF:2021年,基金会论坛推出“基金会行业发展40年”系列,专访了20位行业前辈。您是否读过这些文章?您觉得您这一代人所做的公益,与前人有何不同?您是如何看待的?


关珊:有浏览过一些文章。除了基金会40年专访,我也会看基金会论坛和长青文献图书馆推荐的其他一些和行业历史有关的读物。在这些故事中,我被前辈们的终生奋斗和不倦努力所感染。现在都在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也都在说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时期。我们回看前辈们的经历,他们从塑造新中国公益慈善的“泥坯子”开始,到确立基金会这个概念,到通过公益跟随国家政策的脚步实现脱贫攻坚和民族复兴。


而我们这一代,在社会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持续推进之下,面对世界局势的多变、新冠疫情的席卷,自然环境的变化,作为一个公益从业者,要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革新重塑;要提高自身能力,加强科学管理;同时,加强技术能力,实现数字化转型——这些都是内外部的时代特征要求我们去做的。


CFF:对自己的未来,您有何规划,是否会继续当基金会秘书长?


关珊:我对自己的规划是:一直坚持下去,做好基金会秘书长的职务。为此,首先要终身学习,其次要坚定目标,第三要与时俱进,不能被时代所抛弃,第四要掌握好方法论,不能盲目去做事。这是我对自己提出的四个打算,也是四个要求。


*华易基金会积极促进区域行业生态发展,孵化和培育社会组织。(供图/受访者本人)


CFF:您对东北公益有很深的情怀。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和思考东北公益?为了实现东北公益的发展,您觉得年青一代可以做出哪些独特贡献?


关珊: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对这片养育我的土地充满了热爱。人都是在走出去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之后,才能反思自身的不足。所以当我走到外面去,才发现东三省是全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相对薄弱地域,既比不上北上广深的经济基础与行业支持,也不如三洲三区等相对滞后地区能得到政策扶持和全国关注。黑吉辽三省长期处于国有经济缺乏活力,民营经济不大不强,新技术、新动能不足,产业格局不够均衡的状况;公众对于公益慈善的认可度低,参与意识淡薄,甚至个别群众对慈善缺乏信任,捐赠和做志愿的理念不足;公益慈善行业发展较晚,公益组织的数量和质量跟全国其他地域相比都不足;募捐和品牌宣传能力较弱;专业人才匮乏,我们基金会15个人只有2个有社工背景,剩下的都是从零开始培养。这些都是存在的问题。


有很多基层的社会组织、公益前辈在这里耕耘了多年,给我们打造了学习的模板,替我们走过一些尝试的道路。我们80、90后公益人作为“年青一代”,同时我们作为新生代的基金会,应该为东北区域带来变革、尝试和创新,打破公益慈善只有“助困”的认知,让更新颖的模式,更有效的产出、更科学透明的参与方法都展现出来。同时,我们行业内部的伙伴也应该汇聚在一起,讲讲在东北的公益振兴中,每个年轻人如何做其中的先锋。


CFF:作为一家年轻的公募基金会,华易基金会在东北公益生态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这方面基金会做了哪些工作?


关珊:我们作为一个才开始运营三年的基金会,自身的力量肯定还不够强大,跟大的基金会相比,差距还不小。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自知作为一家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是被赋予了责任的,既然国家、社会给予了这份责任,那就是对我们的信任和考验。


我们在东北公益生态中的定位,我认为,首先是在生态中能够起到良好的衔接和资源整合作用。能够把优质的公益项目,输出给社会上的爱心企业和个人,让他们能够切实地参与到公益慈善活动中来;同时也把社会的关注带到行业中,让公益领域能够快速成长,获得更多资源。所以我们经常给公益组织提供经费、物资,发起联合劝募项目,也经常给公益组织和项目做推介活动。


其次,华易基金会能够起到培育和孵化的作用。我们想让更多有良好初心的公益组织能够快速成长起来。其实很多组织不是不想做好,而是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好。我们长期开展能力建设工作,从项目、财务、品牌宣传、机构发展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无偿咨询,还帮助政府部门在当地开展培优建设、执行人员能力提升等活动。除了社会组织之外,公益生态里还有一些负责具体工作的执行人员,比如儿童督导员、邻里安全的服务队等等,对于这些人,我们也一直在做支持和培育。


第三,是希望基金会能够起到氛围带动的作用。东北的公益慈善与一线城市有差距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社会氛围薄弱,包括公众、个体和企业对公益的认识和参与。我们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周围人对这个行业的认知。除了打造志愿者团队以外,我们还有一个全民参与的项目叫做“壹元公益”,这个项目我们几乎每周都在做,以线下活动为主,就是想告诉公众:其实慈善就在身边,公益人人可为。


这几点就是我们在东北公益慈善中能扮演的角色、能做的工作,也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


CFF:作为去年的线上学员,今年的系统学员,可否谈谈鸿鹄计划对您个人和机构有哪些影响?


关珊:之前我也参与过很多的培训,纵观这些培训,鸿鹄计划对我来说是影响最大的。首先是专一和专业,鸿鹄计划聚焦在基金会秘书长这个角色,学员定位非常精细;其次,知识体系非常全面,是我之前没见过的,这也让我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有一个重新梳理;第三,能力建设覆盖面非常广,体现出课程组非常用心,我们有线下课程、线上课程、资源中心,还有一系列促使我们认真学习、完成作业的设计。有点像回到学生时代被老师督促着学习,但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成长和突破,让掌握的知识更有体系。


我也经常在群里面求助,请老师或同学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问题。其实我在鸿鹄计划之前,跟我们全国其他地方的秘书长没有太多交流。但是从这之后,我们就有了很多交流,以及机构上的合作。这也带来很多影响和改变,我现在如果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肯定会在群里问老师和同学的,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


总结来说,鸿鹄计划是我遇到的唯一能够从基金会的角度出发,做到切合每一位秘书长工作实际,把基金会的各项工作像清晰可见的网络一样呈现在每一个学员面前的能力建设项目。所以我也推荐给了身边的秘书长伙伴和机构的同事,大家也都觉得受益匪浅,会一直继续推荐的!


*华易基金会驰援河南特大暴雨灾害。(供图/受访者本人)


CFF:在去年的河南暴雨洪涝灾害中,华易基金会为因鸿鹄计划结缘的天津市凯尔翎公益基金会捐赠了一笔款项,支持对方的抗洪救灾工作。除此之外,您在鸿鹄计划中还建立了哪些合作?


关珊:后来天津市凯尔翎公益基金会有一个捐赠人想在我们辽宁落项目,我们帮他去对接学校,那家爱心企业就给我们这边两所相对条件不好的学校捐赠了体育和音乐用品。今年年初西安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我们又给西安上善基金会提供了捐赠。另外,其他基金会的秘书长朋友也会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我觉得除了实际的合作,这种信息的交流也是非常宝贵的。


CFF:您对其他年轻的鸿鹄伙伴们有什么想说的?


关珊:借我非常喜欢的鲁迅先生的一句话,用在我们这些公益年青一代身上:“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一代人的命运在纸上不过寥寥几句,但是无论是从社会还是从我们给予自身的责任来说,我们都不光是这个时代的一粒沙,我们其实可以做小小的萤火,也能成为这个世界上照亮别人的火炬!


关于沈阳市华易公益基金会

沈阳市华易公益基金会是2018年发起,由沈阳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公募慈善组织。华易基金会的主要业务包含预防伤害、扶贫济困、助医助学、生态环保、救孤扶老、恤病助残、救灾救援、大型赛会等。华易基金会现已取得非营利组织税前扣除资格和免税资格,并先后获得第三届辽宁慈善奖最具影响力项目奖、2020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银奖、共青团中央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2019年辽宁最具价值创新项目大奖等多个荣誉和奖项。



END



策划 | 鸿鹄计划项目组

采访、整理 | 覃诗雯

排版 | 张培铃


说明:本文经嘉宾确认发布,仅代表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


 -“鸿鹄伙伴访谈录”专题热文 - 


姚亮亮:公益先是一份职业,然后才是事业>>>

刘金梅、奚霄娅:环保基金会的现实难题与担当>>>

钱正义、陈楠:资助型基金会如何讲好环保故事>>>

杨桂英:十年如一日,努力做一家好基金会>>>

杨洋:成长就是撸起裤腿,直面泥泞>>>

赵敏舒:一位“95后”基金会秘书长的思考>>>

田树森:从志愿者到基金会秘书长>>>

包唐韬:让更多人为公益项目“买单”>>>

武江:一家好的基金会要把专注的事做得更专业>>>

李羿:积极应对基金会“社会化”转型的“阵痛”>>>

张雪亚:从把基金会“做大做强”到“做稳做实”>>>

王欣:与救援队并肩战斗的日子>>>

柴玮哲:企业基金会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黑莹:在摸爬滚打中学做基金会秘书长>>>


鸿鹄计划是为基金会新任和后备秘书长量身打造的成长体系,旨在陪伴新任和后备秘书长发展成为具有战略眼光和格局的卓越基金会领导者。鸿鹄计划聚焦秘书长任内关键前三年的核心痛点和需求,通过线上线下课程、教练陪伴辅导、社群共建共学、在线资源中心等一系列设计,助力秘书长建立思维框架、提升专业技能、开阔行业视野。


点击“在看”,你最“好看”


欢迎将基金会论坛公众号CFF2008设为“星标”,点亮在看,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文章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CFF2008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